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開箱】State of the Art線性電源


我在2012年9月12日的時候訂製了一台線性電源

等了快三個月才收到手,所謂慢工出細活

這三個月的等待果然值得,直接就先開箱吧

==================================開箱===================================

這是台灣製造,沒有什麼原廠外箱



我如果說出門踢到一箱東西這個梗......大概不行

這箱重達7.2公斤,這應該還是低估值

因為這是體重計,秤7、8公斤的東西可能誤差會比較大

實際應該會在更重一些,腳踢到會骨折吧



再拆開來看,用泡棉包裹著



露出真面目了,整機都是厚重的鋁板構成

非常強壯、堅固,重量難怪有7公斤多



面版很樸素,只有寫著Ppastudio跟兩個燈號而已

一個燈號是有過電時的提示燈,另一個是開機的指示燈



屁股照片,有一個搖頭開關來控制電源

電源旁邊應該是resect的按鈕吧(我猜)

線性電源採用平衡頭來作輸出,可以有兩組不同的規格

我自己是製作5V給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

另一個選12V可以給硬碟座、多媒體播放機用



機殼不但厚重,組裝也很紮實



組裝完成度很高,機殼間完全沒有縫細



原廠有送子勻線製作的電源連接線

雖然線身很細,但是蠻硬的

使用上要小心別折到了



兩種輸出,每兩面就會印上輸出電壓/電流

不用擔心會看不到而插錯

可惜這種直流電連接頭沒有什麼鍍金製品

(補充一下,我後來買到Oyaide的製品,但尚未組裝)


我沒辦法拆機,因為側面的螺絲我沒工具開

不過原廠有很多機內照可以看

全機使用純銀配線,應該就是子勻線



搭棚製造,當然也是手工



這個零件我就不太懂了,金拍謝



==================================上機===================================

目前暫時使用小黑電源線,擺放位置、電源線都還在規劃中



手邊有一對IEGO的純銀鍍銠頭,買來玩玩的

目前在物色線身,弄好了再用來伺候這台線性電源



而線性電源要伺候的對象是這兩台

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與Xtreamer Prodigy



軟體則是Absolute Voices II、鬼太鼓 富嶽百景、Final Fantasty XIII原聲帶

我自己轉成FLAC檔餵給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

影像則是HiVi的DTS DEMO BD,也是自己轉成ISO檔



先講一下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好了

我自己親戚從美國幫我買的,折合台幣不到7000

以聲音、功能來看這價格算很划算了

但之前跟wadia轉盤PK時,雖然接同一台DAC

低頻卻有種出不來的感覺,中、高頻差異倒是還好

聽大家說Squeezebox Touch一定要上線性電源

聲音改善很大,所以我開始物色線性電源

考慮主要有KECES、Ppastudio,當然也有更平價的選擇

不過考慮到未來脫手的折價、容易度

建議還是投資在比較有聲譽的廠商



實際接上線性電源後,低頻的差異立現

鼓聲的餘韻出來了,量感也增加了

以前鼓聲敲下去是咚一聲,餘韻不明顯

現在咚完後,嗯嗯嗯....的餘韻就浮出來了

低頻的差異是第一印象,聽了一段時間之後

也感覺高頻變得更清亮,以前沒注意的細節明顯多了

以Absolute Voices II來說,聲音是整體提升

不過我也有放一些流行音樂的MP3試試看

以前這些MP3還可以聽,但現在可能缺點被放大了

聽起來中頻比較退縮,反而就不好聽了

我很喜歡的Final Fantasty XIII原聲帶

氣勢也好很多,開大聲一點也不覺得吵



接下來換Xtreamer Prodigy上場

我最早是看到臭酸石頭前輩拿線性電源接多媒體播放機

所以特別請朋友支援吃12V直流電的多媒體播放機

使用的軟體是HiVi贈送的DTS DEMO BD



這片DEMO BD的內容主要是DTS音效的DEMO片段

其中還包括兩段採用DTS音效封裝的多聲道音樂

然後是DTS官方的宣傳片段與音效測試,最後是預告片



我先聽多聲道音樂,但可能換電源作A/B Test的話

兩次間隔時間太長,不沒有實際感覺差異




還是來看看DEMO的片段吧,音效方面不好比較差異

理由跟前面提到的一樣,但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

覺得接線性電源的話,音效比較爆棚

這個差異我無法確認,所以持保留態度

影像的話,現場乍看之下也覺得沒差

但事後看照片又有些微的差異

由於我自己按暫停來拍照,時間點會有些許落差

不過還是可以作比較參考啦

相機是設定f5.0,1/30秒,比標準曝光暗半格左右

同一時間、同台相機,架好後連續拍兩種電源

所有的上圖是線性電源,下圖是原廠電源

差異其實不大,不過從原子小金剛的背景來看

線性電源版的似乎清晰一些,但也可能是震動所致




再看另外一部片,雖然時間點有點差異

但上圖(線性電源)牆壁的細節比較清楚些

色溫有一點些微的差異,不知道是不是相機自動色溫的影響

但是拍這種投影機畫面,也沒辦法自訂色溫吧




雪中戰車的圖片,色溫也有差異存在

雖然上圖(線性電源)的戰車比較清楚

但暫停的時間點有差異,因此參考價值較薄弱




另外一部片,愛德華在地上睡覺

色溫總算沒有差異了,看來是相機的問題

雖然時間點差異很小,可以看到下圖(原廠電源)比較亮

不過上圖(線性電源)的細節比較明顯



我100%裁切一角來看,因為ISO拉到1000

拍起來雜訊有點大,不過上圖(線性電源)比較暗

看起來的感覺,我是比較偏好線性電源版啦




==================================上機===================================

如果多媒體播放機外接線性電源

看電影的話,似乎進步的空間不大

可能聽音樂會比較有差異,但又很少人用這聽音樂

主因就是得開顯示器才好操作

但像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這類數位流播放器

真的就很直得投資一台好一點的線性電源了,根本就像換了台機器

原本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音場就蠻開闊的

接了線性電源之後,人聲會變得比較凝聚

低頻比較飽滿、高頻稍微清亮些

整個音樂性向上提升了一截,難怪很多人說一定要上線性電源

電源加播放器合計不到15000

但快要PK掉隔壁的OPPO BDP-95了

(BDP-95上面還有一條幾千塊的電源線....)

當初會選擇State of the Art線性電源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看上他做工紮實、用料又好

而且製作者跟我一樣是高雄人,人不親土親

此外,很多線性電源因為電流轉換的關係

許多電能會變成熱能消耗,所以機器溫度會上升

State of the Art線性電源全鋁外殼散熱不錯

製作者說這台設計是以24小時開機為前提去設計的

實際使用24小時後,摸起來只有微溫

關機後很快就冷冰冰,顯示散熱能力真的不錯

唯其價格較高,可能讓人不敢下手

最後再講一點,我這台拿到時機頂有一個凹痕

不影響使用,其實也沒什麼關係啦

我向原廠Ppastudio反應時,原廠立刻跟我道歉

表示說他們沒有注意到,並會再寄一台給我交換

沒有跟我要照片確認,也沒有多問什麼

售後服務的誠意真的很夠


【開箱】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



我一直想把CD數位流化,不用換片總是方便多了

原本是用AV擴大機播,聲底雖乾淨、背景黑但是音質普通

無法外接DAC,總感覺音樂性不太夠像少了點甚麼

擴大機螢幕無法顯示中、日文,所以也不好操作

後來改用OPPO BDP-95播,音質雖好但也更難操作

應該說不開投影機的話我就無法操作,簡直是失敗中的失敗

我又不想用電腦接USB DAC,想弄得好要花很多精神與金錢

MAC mini便當盒用ipad操控固然方便,但花費也很高

也就是說我想找一台好操作的機器,要自己有顯示螢幕

而且能夠顯示中、日文,價格還要便宜

音質的話可以外接DAC或線性電源來解決

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u一台才230多美金

又有觸碰螢幕,於是就想買來玩玩看

我的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應該去年10月就要到貨了

唉~計畫趕不上變化啊,不過也因為拖了這半年

讓我有時間在Amazon上等到史上第三低價低價,不過限購一台

後來才又多買兩台要賣來貼補家用

那天拿到一大一小的包裹



拆開後有報紙包裹著,有紐約尼克隊的報導

但這是米國人的惡趣味嗎

用1號跟7號拼成林書豪的17號

讓人不禁聯想是不是暗示這兩個等餘一個林書豪



繼續拆,終於看到外盒了,來個疊疊樂

不知道為什麼,有個傢伙的外套跟人家穿反的



盒子的正面,一大堆看不懂又長得像英文的字

讓我回想到玩EQ時那種恐怖的聊天,畫面上都是英文卻又不是英文

不過重點是Squeezebox Touch有內建Wi-Fi,這很方便

然後也有APP可以用了



盒子背面有各國語言,但沒有中文

不難看出Logitech沒有在台灣販售的打算,不過如今也停產了

看得懂得字也沒幾個,別看辛酸了



外盒打開後可以抽出超有質感的黑色內盒

側面還印著五線譜!



再來一張,覺得比外盒好看多了

不過那個貼紙下面的白點不是要讓人撕開的嗎

怎麼撕不開,只好用暴力割開了



再繼續開,哇哦!這就是我的Squeezebox Touch嗎?

怎麼感覺有點........平,我可不是2D控宅男哦



當然不是啦,印好看的而已

本體在那張蓋子的下方,隨機有送精簡遙控器



底下還有說明書跟配件盒

據說說明書很簡陋,不想翻了



所有配件一覽

本體之外有遙控器、說明書、擦拭布、電池、變壓器跟RCA訊號線



遙控器是精簡版的,另外一支有LCD的要加購

但我在Amazon沒看到,可能大家都改用APP在遙控了吧

遙控器的表面是橡膠質感,摩擦力很大

附贈的電池是不用也會爆漿的金頂電池,挖咧



變壓器的話,插頭是分離的

應該是因應各國插座型式出貨

有錢的話建議還是改用線性電源吧



規格是5V 3A,雖然這機子不太耗電

但外接USB硬碟最好另外供電

3A感覺不太夠用哩



Squeezebox Touch本體登場

正面有貼膠膜,很搞笑的膠膜

右下角有個讓人撕開的突起,根本撕不開

我是從另外的角落突破的,而且膠膜下面的螢幕是髒的



這是撕掉膠膜,然後我又擦拭過的樣子

雖是觸碰螢幕,但幾乎不會沾指紋,貌似經過處理



背後也有貼膠磨,可以看到有類比輸出跟USB插槽

也有同軸、光纖數位輸出可以接DAC

透過第三方APP強化亦可使用USB輸出192k的數位訊號



側面的話有一個SD卡插槽

我發現有些SD卡,Squeezebox Touch似乎不是很相容

個人建議最好用大廠出品,而且用好一點的讀卡機格式化

別用拇指碟那種讀卡機來格式化,可以的話筆電的SD卡槽最棒



屁股的樣子,有一個金屬底座

蠻重的,但我覺得還不夠重

大陸製造的....



好吧,先上機看看

家裡唯一夠長的RCA訊號線就是這對SUPRA EFF-I

然後先接個USB隨身碟看看

這隨身碟沒啥特別,只是我當初故意挑金屬殼而已



開機後要先選擇語言,當然是沒有繁體中文啦

不過看英文就好啦



然後要設定網路



看是要走無線還是有線,據說走有線聲音比較讚

但我暫時不透過網路抓媒體,為了方便先用無線就好



網路設好之後,Squeezebox Touch會連上網路並更新



開始抓了,還蠻快的



然後要建立Squeezebox Account

要用E-mail跟設定密碼,很簡單的

這是為了透過網路來控制Squeezebox Touch



然後就進入主畫面囉

第一次進來會有return to Setup,後悔的話可以重新設定

我是先插USB,於是有USB Device選項,其他就不多介紹了

Squeezebox Touch的用法是找個傢伙當server讀它的音樂檔案

但我視聽室裡的電腦暫時搬出去,整個三樓也只剩平版電腦

所以就先讓Squeezebox Touch自己當server讀自己的檔案



可以播囉,試試看FF 13的原聲帶

因為是WAV檔,所以沒有Artist跟Album的資料

圖片會自己抓檔案夾內的cover.jpg,BMP圖檔無法顯示



中文、日文一開始都無法顯示

要自己掛中文字型



中文化可以參考我另外一篇文章


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 安裝中文字型

http://soujirouandcarry.blogspot.tw/2013/09/squeezebox-servere-1.html

掛上去後中文、日文就都OK囉



========================================================================


先稍微描述一下聽感

Amazon裡Squeezebox Touch價格會上下變動

有的看似很便宜但要加州稅,反而其他稍貴一些但沒州稅的較便宜

我這台是231.99美金,當時匯率折合台幣是6866

(以上是不算運費、手續費等額外開銷)

我看過的第三低價,但限購一台

以價論聲的話,不到台幣7000的價格算是相當超值

音場夠開闊,低頻量感也夠

但中頻相對於低頻較為薄弱一點

跟我之前用OPPO BDP-95比起來

覺得Squeezebox Touch聲音比較粗糙

不過BDP-95的價格是Squeezebox Touch的五倍呀

而且Squeezebox Touch使用方便性高很多

光是那個大觸碰螢幕、WEB操控介面、APP支援就很值得了

還內建時鐘功能,在黑漆漆的視聽室相當好用哦